"
原標題:這類官員被政府工作報告拉黑,劉強東為何怒讚 | 論道
來源:北京日報公道
決不能“新官不理舊賬”!
李克強總理5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如是表態。總理話音剛落,劉強東就在全國政協工商聯組小組討論會時舉手稱讚,稱此舉“不亞於反腐敗”。他還現身說法:京東所投資的一個區新換區長,前任區長答應道路拓寬計劃,可現任則推脫“那是上一任的事情,你找上一任區長去”。
“一個將軍一道令,一個和尚一道經”。現實中,“新官不理舊賬”是個老問題,爛尾工程、無頭債款等奇葩案例層出不窮。
去年年末,有工程承包人向媒體訴苦,14年前他通過公開招標承攬了某縣財政局辦公樓工程。如今新樓已變舊樓,局長更換三屆,但工程還有40多萬尾款沒有結清。記者到當地財政局了解情況,財政局的說法竟然是:一直沒人來結賬。謊言的背後,正是官場“後任不問前任之事”的潛規則作祟。
新官為何不願理舊賬?在公道君看來,客觀原因或許很多,但根本上還是因為新官“另起爐灶”的意願強烈,不願承接前任的“舊賬”。說到底,這是“官本位”思 想使然,乃徹頭徹尾的官僚主義作風。
“人無信不立,事無信不成,商無信不興。”政府部門“賴賬”看似成本很低,可後果卻相當嚴重。對待承諾的態度標注著政府部門的公信力,一旦出了幾次這樣的醜聞,政府部門就很可能陷入“塔西佗陷阱”,無論發表什麽言論,頒布什麽樣的政策,老百姓都是“老不信”。
前段時間“銷分新規”遭誤讀,多地出現紮堆銷分現象。可無論官方如何辟謠,一些駕駛員始終持懷疑態度。
一些地區民間投資斷崖式下滑,坊間甚至流傳著“開門招商,關門打狗”之類說法,不少投資客望而生畏。其中固然有頗多誤解抹黑,但政府部門公信力不夠硬顯然是重要原因。
應該看到,各地正大力優化營商環境,以期激發企業家精神和創新活力。對於今天的企業家來說,信心很大程度上並不來自優惠政策,而要看政府部門是否信守承諾、遵守法製。
有專家表示,“營商環境,通俗講就是吸引力。這種吸引力分為兩個層次,一個是傳統型的具備諸如勞動力成本低廉、政府給予稅收優惠、基礎設施完善等條件;另一個是該地區法治化程度更高,具有讓來投資的企業更放心的法治環境。我國正從第一個層麵向第二個層麵轉變。”
這個意義上,著力破解“新官不理舊賬”頑疾,也是為一地的長遠發展負責。
究竟該如何治愈這個病灶?在公道君(ID:bjrbplb)看來,關鍵是從製度上發力。一是實行離任審計,合理評價官員任職期間的履職情況,該問責的必須嚴厲問責,從源頭上堵住“舊賬爛尾”的漏洞。二是完善法律,將依法行政落到實處。法治之下,沒有特殊,政府也不例外。利益受損的企業主就該理直氣壯地提起行政訴訟。
總而言之,“新官不理舊賬”這個頑疾非除不可。如今中央層麵已經表達了嚴厲態度,期盼後續製度抓緊跟上,讓政府部門都做到言行合一,讓更多企業家心有定數。
點擊進入專題
責任編輯:張玉
"